獵豹

獵豹

Monday, December 24, 2007

企鵝傳奇之一


企鵝傳奇
很少人看到企鵝那種可愛的模樣而不去喜歡牠的。我今年去前往南美洲三次共看到五種企鵝:二月在智利的奇洛島Chiloe Island外海的一個小島看到洪寶企鵝和麥哲倫企鵝,這裡是麥哲倫企鵝最北的棲息地,洪寶企鵝最南的棲息地,在智利阿雷納岬的瑪格達蓮島看到很大群的麥哲倫企鵝;七月在秘魯的鳥島也看到少數的洪寶企鵝;這次前往南極,重遊瑪格達蓮島之外,在南極又看到了頰帶企鵝、尖突企鵝和阿德雷企鵝。

第一次看企鵝時,我們搭著小艇出海,風浪很大,船晃得很厲害,可是岩石上滿滿的企鵝真是令人感動,搭車的辛勞也忘記了;後來又到瑪格達蓮島,整個島都是企鵝,而且很多企鵝就在你身傍。

前往南極,企鵝當然是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之一,我很仔細的觀察企鵝行動,再和書對照一下,更讓我對企鵝讚佩不已。企鵝是鳥類,但不會飛,是潛水高手,潛下海中一百公尺對多數的企鵝是輕鬆愉快的,南極的企鵝生活區域,主要是在海上或浮冰,只有在交配時,大約每年十月起(每種企鵝生態又不大一樣),會回到陸地找尋一個裸露的岩石,在岩石上用小石頭築巢(如果是在次南極如南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也會用草和樹枝),交配產卵後,公母企鵝輪流孵蛋,由於南極是屬於冰天雪地的地區,要找到岩石能夠築的地方實在很少,大多是在較高的山上,未必是在靠海的地區,因此,企鵝的巢大多非常擁擠,比鄰而居。

由於每對企鵝都要把自己的巢築得特別好,在南極,唯一築巢的原料是小石塊,企鵝通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邊著一顆小石塊去築巢,所以我就看到一隻頰帶企鵝咬了一顆石頭,可能路途太遠,每走一段時間就吐出來,休息一下再咬起來繼續行。

偷石頭也是企鵝在孵蛋期間很重要的工作,由於孵蛋期間企鵝不能離開牠的巢,而另一半大多去覓食,準備好體力接手孵蛋,我就看到一隻正坐著孵蛋的企鵝必須面對前後兩隻偷石頭的企鵝,牠又不能起身趕,只能身體前後轉來轉去張嘴欲咬,忙得不可開交,但石頭一樣一顆一顆的被咬走。

企鵝經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上捕食,孵蛋期間,因為大多數時間在泥土岩石融雪中,加上排泄物,上岸看企鵝得忍受不舒服的味道,企鵝在沒有孵蛋任務時會下海去覓食同時把身體洗得乾乾淨淨,依我看到的情況是,企鵝下水之後似乎要先把身體弄乾淨,就如同很多鳥類會去小水塘洗澡一樣,然後在水中的活動就是嬉遊或覓食。在南極常可看到不是很乾淨的企鵝,牠們通常在巢附近,或是往水邊途中。剛上岸的黑白分明十分美麗。

企鵝的身體結構很有趣,翅膀退化有點像手,在陸地上是平衡功能與輔助功能,像在雪地上走多了,牠們會用滑的或用划的前行,從水上要回到冰上或岩石上,要用腳跳的再用胸部的力量爬上來,試想岩石和冰是多銳利呀!如果要從冰棚下到海邊是用雙腳垂直跳下,從冰上則是滑下或像跳水一般跳下去。

觀光客對企鵝生態的影響

如果有人大言不慚的說,一年只有多少觀光客在特定的時間(十一月到三月)前往南極,觀光客對企鵝的影響很有限,地球暖化對企鵝影響才大,這個理論大抵沒錯。但從另一個度度而言,那梩本來就沒有人類的地方,如今牠們看到人們在身邊走來走去,會沒有影響嗎?

無論在那裡看企鵝,大多會發現,如果我們站在企鵝的動線上,企鵝會在很遠的地方就停下來,可能是二十公尺,我看到的大多超過二十公尺就停下來,但是科學家發現有些在七八十公尺處就停下來了,大多數的企鵝會改道,如果是一群人擋住企鵝的道路,企鵝會不知所措停很久,這次我在庫維島Cuverville Island登島時,從山坡上有四五條企鵝從雪地走出來的步道,人們稱為企鵝高速公路,大多數企鵝會走這些道路前往海邊,工作人員也會提醒大家至少要距企鵝高速公路五米以上觀看。我注意到只要距離企鵝高速公路兩公尺之內,企鵝會在五六十公尺外就停住走其它的雪地,如果距離超十公尺企鵝不大會改道。

問題是觀光客可能無心,可能忘記,不會去想企鵝為什麼不走高速公路下海,改走其它不平的地面,我在那裡只好指揮交通,請其它同船的朋友遠離企鵝高速公路,這樣的影響相當深遠。人類在無心無意的情況下對企鵝的影響有多大實在難以估計。這絕非危言險聳聽,已有多組科學家研究多年,觀光客對企鵝生態與生活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樣至少可以讓更多人尊重企鵝的生態。

另一常見的情況是,很多人看到企鵝走路時會跌倒,看起來很有趣;這對企鵝本身可就不怎麼有趣了,試想,你自己走路跌倒再爬起來會有趣嗎?當企鵝改道時跌倒的風險增加很多,牠們可不會用拐杖去試試雪地下有沒有坑洞。最嚴重的是人類遠的路面雪地上變得很不平,如果仔細看,企鵝跌倒次數最多的是人走過的地方,因為失去平衡。在南極,人類是個闖入者,要用更小心的心態來對待這一塊脆弱的大地與野生動物。



Saturday, December 22, 2007

南極之旅五--天堂港


天堂港Paradise Harbour
對早期捕鯨人而言,這裡的確是一個天堂般的內灣,平靜的水域加上這個區域天氣總是比別的地方有更多的陽光,內灣裡冰河的倒影美得令人目不睱給,小艇梭期間,時光彷彿停駐。

我們分成兩組在天堂灣活動,一組登岸,一組搭小艇進入內灣,天氣很好,海面風平浪靜。當小艇把登岸的送上岸之後,我們就搭著小艇出航,我們沿著海岸前行,岸上智利工作站上橘色的房子十分顯目
,海岸很多尖突企鵝,有些在岸上有些在冰上,有些人往很陡的山坡移動,而我們進入像鏡子一樣平的天堂灣,山壁上有很多Blue eye Shag,這時大多的鳥都在孵蛋,大大鳥巢就在岩壁上,有些鳥還叨著石頭繼續築巢。灣內倒影和冰山與寧靜,即使是小艇的引擎聲都不會破壞這份寧靜,我們在冰山之間緩緩前行,到了灣裡巨大的冰河從流入大海,那個裂縫與冰洞美加上倒影,美得令人摒息,我拍下難得的冰河倒影,小艇開得好近好近,好像會以摸到冰河,如果這時候冰塔倒下來,我們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還好這件事沒發生。回時島上的高山上站著幾個人,開船的導遊說,那就是我們登島時要去的地方,但,我走得上去嗎?那麼高的雪坡。

登島之後開始往上走,有些地方雪深及膝,而且非常陡,慢慢走上去,但天氣好景色很美,不時回望天堂灣的風光,到了山頂還真令人擔心會不會掉到山崖,山上只能容納一人,我們遠望四周,拍了些登高的相片再緩緩下山。

晚餐就在天堂灣,安排在船隻的甲板上烤肉,雖然氣氛好,烤肉香四溢,但我卻無心吃飯,因為有幾隻企鵝就在船舷旁玩耍,不時潛泳不時爬到冰上,我沿著船舷拍著這幾隻企鵝拍到開心極了,就算烤肉再香我都只是隨手拿一塊塞到嘴裡,還是努力的拍照比較實在,我跟著企鵝繞著船隻跑兩圈,一直到企鵝遠離船隻為止。

這裡是南極的天堂嗎?

南極之旅四--欺疑島



欺疑島Deception Island
幾乎是所有南極船一定會停靠的地方,也是南極相片經常出現的畫面:一些人在黑色火山岩挖出來的水塘泡溫泉,旁邊圍著一群穿著雪衣的人。但可不是隨時都有溫泉哦,只是這裡因為有地熱,可能有一些比海水更高溫的溫泉。我十一月去的時候沒有去泡溫泉,但因為海水水溫比其它地方高一些,所有還是有些人,為了展示到南極游泳的決心,下水游一下子再上岸,這裡與其它登岸地點最大的差別就是相對較溫暖一些。

欺疑島是一個很巨大的火山,當火山爆發之後,接近中它地區形了火山口,在東南方有一個小小的入口,海水從這裡進入之後形成巨大內灣,從地圖上可清楚的看到整個形狀。我們的船從一個很小的水道可進入到火山口,進去時只覺得這是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內灣完全受到保護,風平浪靜,這裡海灘和山都是黑色的火山岩。但進入欺疑島對船長卻是極大的考驗,入口的寬度雖有230公尺,可是航道卻很窄,加上入口經常有強風,困難度更高,進入欺疑島之前,船上還廣播要我們到甲板去看看船隻如何駛入內灣。

對我而言,欺疑島像是黑白的山水畫,寧靜而優美。這一天仍下著小雪,天氣不是很好,可是黑白相間的世界真的很美,由於是初夏 ,內灣的海冰仍未融化,部份海面上仍有一層冰,這只有在非常平靜的水面才看得到,我們在內灣航行一圈之後,停靠在鯨魚灣,用小艇登上黑色的沙灘,在沙灘上,船上的導遊做一些簡介,所有建築遺跡都是補鯨時代留下來的,有些是放燃油有些是儲存鯨油的地方,然而我的思緒卻想到另一件事情,從1906年起,這裡建立起鯨魚處理中心時,其實就是一個殺戮場血流成河的地方。1912到1913年間,共27艘捕鯨船,12艘鯨魚處理船(即肢解鯨魚的船)在鯨魚灣共處理掉超過五千隻的鯨魚。一直到1931年這個鯨魚處理中心才被關閉。因為科技進步,鯨角處理船已能在海上處理所有的鯨油,不必再運送到陸地上處理,也就是說捕殺與處理過程更有效率了。

為何在在鯨魚灣處理鯨魚呢?捕鯨船捕獲到鯨魚之後,就會拖到鯨魚處理的船住進行肢解,把鯨油取出來,其它的百分之六十的殘骸再丟到大海。後來發現鯨肉和鯨骨仍可提煉出有經濟價值的油脂,於是在鯨魚灣建立處理中心,當鯨魚處理船把鯨油取出之後,把剩餘的肉和骨頭帶到鯨魚灣,在陸地上提煉鯨油。捕鯨最殘忍的事情之一,就是鯨魚體型極大,即使現代捕鯨船都無法在海上完全殺死鯨魚,通常鯨魚被拖到鯨魚處理船仍是活的,然後就活活的被肢解取出鯨油。

海豹在南極的命運也很慘,因為海豹有固定棲息地,當年獵海豹的人只要上岸,拿著一個厚木板,木板前安裝大鐵釘,在岸上看到海豹就往頭上一打,一個人一天殺上百隻根本不是問題,結果,現在要看到海豹還真不容易。

欺疑島是個大大的火山口,極為安全的內灣,至今仍有地熱,冬雪融得特別快,內灣平靜極了,只要入口水道沒有被冰山封住,船隻都可以進到欺疑島。我們從鯨魚灣登島之後,大家不約而言先前往一個小小的水塘,很多賊鷗在那裡洗澡,幾隻企鵝在水塘旁,接著就往東到Naptunes Window,岸邊很多海冰,一路上有些鯨骨和少數的木船和一些建築遺跡,也看到一隻海豹,我們延著雪坡往上走到最高點,霧茫茫的視野不夠好,這是一個U型山坳可遠望外海與山壁。

接著往舊的鯨魚處理中心參觀,儲存鯨油的圓型油槽、圓柱型的燃油槽、已被冰雪破壞的住宿木屋、遠處的研究中心、一個小小的墓園,這些都是人類在南極大陸生活的足跡。


Monday, December 17, 2007

南極之旅三

登陸的標準程序:登陸是南極之旅最重要的一環,對客人而言是搭船前往小島或南極大陸看看,可是對工作人員而言,可是很大的挑戰。選好登陸地點,船隻停好之後,會先派一艘小艇去偵測確定的登陸地點,這時小艇上的人通常是經驗最豐富的人,小艇上會裝有應急的食物和急求用品,如果找到適合登陸地點,會將這些應急的用品放在陸地上,同時回大船開始接送客人上岸。

登島要領:衣服一定要穿到保暖,救生衣要檢查清楚是否穿著正確,並且會使用。到了島上之後,只能依既有的步道前行,不能離開步道,遇到企鵝走過一定要遠離五公尺以上,並且讓企鵝通過再前行,企鵝是習慣性的動物,如果你阻擋到他的道路它就是受到影響,繞道或往回來走。人類在南極大陸是一名闖入者也是一名有智慧的動物,一定要對企鵝尊重。不留下任何東西在島上。

返回船上的重要動作:為了避免不同島之間可能的病毐和細茵傳染,離開島上時會要求大家在海水把沙石沖掉,上船後用消毐水洗雨鞋,再進船艙。

島上活動需知:只能在規定的區域活動,我們活動的區域大多在冰原上,我們並不知那裡有危險,如果不依規定區域活動,可能造成生態更大的破壞之外,也可能造成自身的危險,此外隨時注意是否有緊急召回的訊號,南極一氣變化極大,區時起風浪可能讓小艇不能返航,1961年曾有21名觀光客在半月島上困三天,因為小艇損壞,無法駛回大船,可能又臨時起風浪,其它的小艇不能出航救援,我們這次航程有一個島因風太強不能登島,另一個島因為積雪過厚,沒有找到登陸點而放棄登陸。


南極之旅二

一波三折的航程
當我們看到南極絕美的景色和可愛的企鵝生態之後,旅途中一切的奔波與不順都置之腦後,所有的辛苦都化為烏有,滿心期待還有機會再來南極。

我們搭乘的船是Olova,最多可搭載110名客人,船隻長90公尺,寬16.24公尺,原本我們要搭十一月十一日這艘船2007年的第一次南極航行,不幸的是它在十一月在智利外海觸礁,出航日期只好往後延十天,這使我們原本安排好的南美智利阿根廷行程全部打亂,機票旅館得重新改訂,十一月二十日,我們得零晨三點從阿根廷的卡拉發特(El Calafate)搭十九小時的公車前往烏蘇懷亞,才能趕得上船班,兩地之間的飛機早已全滿,這是唯一的選擇。這一趟路走過智利阿根廷南部巴塔哥尼亞很荒涼的區域進入火地島。

二十一日傍晚前往港口報到登船,第一則新聞就是德瑞克海峽有風暴,船長正在做決定,到底是快速前行還是等待風暴過後再航行。我們則是忙著把艙房安頓好,行李放好認識一下環境,同時參加船上救生演習,出航後走風平浪靜的Beagle 水道,準備進入德瑞克海峽。看來我們得面對德克海峽險惡的風浪了,一個風暴會是如何沒有人能預測,但我有最壞的打算,吃暈船藥是船上醫生一再建議的。我們參加船上開的歡迎會,吃第一頓好吃的餐,天黑得很慢。

到了晚上十一點,開始進入德瑞克海峽,在船艙內已感受到風強浪高,當時並不知道風浪多強多大,但是放在床底下的行李是滑來滑去,起來上洗手間都晃得很嚴重,為了避免不適,我吃了暈船藥,但仍是天旋地轉,大部份的時間都躺在床上,朋友說,躺在床上的感覺好像是在揉麵糰,二十二日早餐據說只有五人去吃,午餐不到十人,大家都在德瑞克海峽上翻滾,我除了喝水和吃一點點東西外,也上去餐廳看了一下,由於晃動的太嚴重,走路走得很辛苦,必須捉緊扶手才能勉強移動,後來才知道,這一天我們遇到風暴相當於九級,就是風速每秒約25公尺,浪高約6到7公尺。二十三日,就是出航的第三天,大約已通過風暴的外圍,風浪略小,約有五級風浪,風速每秒10公尺,浪高約3公尺,有一半以上的人可前往餐廳用餐了,但船隻仍搖晃的很厲害,在南極的旅途上這被戲稱為Drake Shake,晚上演講南極公約,明天就要第一次登岸,因此,工作人員為大家解釋登的安全需知。

十一月二十四日,進入南極了,早上本來計畫第一次登島,天氣霧濛濛,視野差,放眼看去世界是黑白的,工作人員努力的嘗試讓大家登岸,可是風太強,風速超每秒15公尺約有七級風浪,橡皮艇在這種風力之下,十分危險,我們有點失望,心想,即使到了南極水域,小島就在眼前,島上還有企鵝,但是,我們未必能夠岸。南極真的很遠。下午終於第一次登島,我們搭乘小船前往半月島Half Moon Island,由於第一次登島,大家都很緊張興奮,穿衣服和救生衣就花掉了二十分鐘,又迫不急待在排隊,然後就搭上小船第一次踏上南極大陸外海的島嶼。,此時冰雪仍多。企鵝真的很多而且大多為頰帶企鵝chinstrap 這種企鵝因為臉脥有一條黑帶子,看起來笑容滿面,我們往上爬坡到第一個岩石堆,這裡有頰帶企鵝和少數尖圖企鵝。一對企鵝要的空間很小,只要能艀蛋的地方,但不能多太冷有時得挖到岩石地方,然後公鳥或母鳥去檢石頭來做巢保護幼鳥。他們會走很長的路到海邊咬著一個山頭走到山上艀鳥的地方,好的鳥巢會像一個大碗剛好坐著一隻企鵝。

天氣仍不是很好,讓人想到南極是黑白的這一句話,偶爾還下著雪,在這樣天氣下,我們仍很興奮,尤其看著雪地上的企鵝可愛的模樣,讓人一再期待想再次登島。

南極之旅二


南極之旅一



參加南極之旅一定要知道的幾件事情:
一、 無論報名那一個南極行程,一定要知道時間的安排,至少要知到我們在南極時間有多長。每趟旅程都可能小有誤差那還好,重要的是能夠下小船登陸看景看動物的時間有多少次。一般船公司八天的行程只有二到三天在南極,十一天到十二天有六天左右,十八天約有十天在南極。大多的船公司八天行程的安排如下:
第一天報到住烏蘇懷亞。
第二天上午安排火地島國家公園之旅,下午在烏蘇懷亞自由活動,傍晚登船,晚上出航。
第三天航行在德瑞克海峽。
第四天早上進入南極,可能第一次登小島。
第五天可能登兩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
第六天可能登一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晚上經德瑞克海峽返航。
第七天航行德瑞克海峽。
第八天早上抵達烏蘇懷亞。

十一天的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報到住烏蘇懷亞。
第二天上午安排火地島國家公園之旅,下午在烏蘇懷亞自由活動,傍晚登船,晚上出航。
第三天航行在德瑞克海峽。
第四天航行德瑞克海峽,早上進入南極,可能第一次登小島。
第五天可能登兩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
第六天可能登兩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
第七天可能登兩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
第八天可能登兩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
第九天可能登一次小島或登上南極半島。晚上經德瑞克海峽返航
第十天航行德瑞克海峽。
第十一天早上抵達烏蘇懷亞。

由於過德瑞克海峽時間大多一樣,仔細比較兩個行程八天和十一天的南極航程,在南極時間,八天的約有兩天半在南極,十一天的有五到六天在南極,相距一倍之多,在南極能看到的景色和動物的機會也差了一倍。十八天的行程自己要有心理準備,船行時間約八天,有十天在南極地區。


二、 南極旅途的變數很大,這次我們的行程多能依照航行計畫前行,也算順利。但出發前因為船隻撞上礁石,進廠大修,整整延誤十二天才出發;另一艘慢我們一天出發的船,因為遇上德瑞克海峽風暴加上天氣不好,整整慢三天才抵達南極;有時候,到了南極,也未必能依計畫登島或上南極半島,我們這次本來有一次要登島,但因是風浪太大取消,有一次因時找不到合適的登陸點,而無法登陸改搭小船遊冰山。有時候因冰山阻航道,得更改路線。因此前往南極旅行時,如果在南極停留時間太短,可能登島的機會就變小。還有其它風險,2007年十一月我們剛過德克海峽,從無線電得知explore號,撞到冰山沈沒,人員都安全的送到智利研究站等待後送,船隻抽完油之後,沈入海底。我們的船因距離較遠, 而且當時附近所有船隻都已馳往援,我們只是被通知必要時也得趕往,最後並沒有趕赴救難,受到的影響是我們登陸點被迫取消一次。救援的船行程大受延誤,在海上有比救援更重要的事嗎。
三、 要有絕對對大自然尊重的人,熱愛大自然的人再報名參加。南極大陸在南極公約的保護下,國際上盡可能保有它的純淨與自然貌,雖然過去已破壞很多,目前大家都努力還原,任何觀光客或研究人員或探險家,在南極活動,仍對這塊大陸有所影響,參加者一定要依照指示行動,特別是與企鵝的距離一定要最少五公尺。今年我參加的一個航程,有一位大陸南部富商,帶了大型攝影機和相機,彷彿要把看到的南極一網打盡。然而行為囂張,結果船上的探險隊長把大陸團領隊和翻譯和他本人,一起叫去開會,警告這位人兄,如果再不依準則做事,所有大陸團員可能被盡止登岸。
四、 要選擇前往南極旅遊的船並不容易。大型的遊輪,可能搭載好幾百人的,船上各種悞樂施都有。生活起來相當舒適,但它搭載人數過多,可能無法用小艇登島,只能在船上遠觀,或是登島時間很短次數少,在南極登島旅行的意義與看到的東西,遠比從遊輪遠觀重要。
五、 從台北出發的總天數:以我參加的十一天航程來看,第一天到第三天是搭飛機前往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最順利當天就可轉機到達烏懷亞,最快第三天晚上登船(這表示沒有任何緩衝時間),接著第十四天下船,如果能一路趕回台北的話,最快要第十七天,才能抵達台北。如果參加是八天航程的最快要十四天。先決條件是只有南極之旅而且,不能有任何延誤。我如果再安排南極十一天船程,我會至少加上兩天做為緩衝期。
六、 南極要不要與南美一起旅遊?各有利敝,對很多人而言,都已到了阿根廷南部一定要去卡拉法特El Calafate看冰河,甚至進入智利百內國家公園,或是再飛到伊瓜蘇看瀑布。端看個人旅行的時間和體力,我們這一趟旅行共三十八天,把智利南部和阿根廷主要的景點都排入,但我還是覺得南極應單獨去,看過南極絕對的純淨的景色之後,它的力道太強,使南美洲的壯麗美景色遜色太多。
七、 Last Minute 船位的省思:本來我很早就計畫到烏蘇懷亞去等最後一分鐘的南極船位, 有些書上寫著可能便宜到只剩半價,但我這一趟進出三次烏蘇懷亞,去旅行社看看結果情況並不如預期好,以十一天的船而言,出航前十天左右的last minute票大約是五千美元,其實和訂價差一樣甚至更高,我們並沒有看到出發前三天左右的last minute的票。此行同船的一位日本朋友,去年2006年到南美旅行約一個月,最後到烏蘇懷亞等last minute的南極船票,結果沒有找到,今年只好事先預訂南極船票,結果和我們的同行了十一天。
八、 要選擇多大的船:我認為在八十到一百二十位乘客的船很適合,這樣的船在登岸時不會浪費太多時間分組和排隊,在岸上時間夠長,而且人數少可以和其它乘客打成一片變成好朋友。
九、 黑白南極與彩色南極:很多人第一次去南極旅行都感覺得到南極是黑白的,甚至去過一百多次南極航行的我們探險隊長蘇珊,第一次去南極也有同感,可是,如果仔細觀賞這地球上這一塊淨土,南極不但是彩色的而且是有層次的色彩,那是絕對純淨所產生的顏色與光影,看看冰山就好了,有多麼豐富的顏色呀,在不同光線不同時間呈現出來的色澤與層次豈能用黑白來形容。

Saturday, October 13, 2007

高油價高旅費的旅遊時代

旅行是一種期待也是一種夢想,然而這幾年油價狂飆三倍以上,帶動全球物價上漲,對旅行的期待與夢想,就得付出更高更大的金錢代價。

油價掌控了旅行中相當大的的成本支出,從今年中以來,經香港或曼谷飛歐洲兩個城市來回機票的稅兵險和燃油費,都超過一萬一千元,也就是如果機票是三萬三千元的話,全部付出去的費用是四萬四千元以上,依我們觀察,前往非洲、中東、歐洲的機票費用,大多超過四萬三千元到五萬元之間。

旅行另一重要支出是陸地交通費,過去被視為最便宜的旅行方式是指四個人合租一輛車子旅行,分擔油費和租車費,但別忘了,租車費用和保險費相去不遠,如果租車費一天是一百歐元,那麼全部費用就是兩百歐元,而且歐洲油價和一公升早就超過1.2歐元,停車費用和過路費都已上漲。至於自助旅行的人,另一常用的交通是火車,它的漲幅有多大只要看買過的人都知道,或者上網去看一下單程車票,就知道那裡的火車交通費有多高。我所知道的是,加拿大、肯亞的油價都比台灣高,旅行交通費用實在沒有節省的空間。

全世界的通貨膨脹讓旅行的費用年年上漲,旅館費用也是節節上升,最便宜的是青年旅館,以床位出售,可是,以漲價幅度而言絕不比一般旅館低。歐洲主要城市的旅館,兩星級,有衛浴的市區旅館,不含早餐,一定要有八十到一百歐元的心理準備。最近訂洛杉磯機場旅館希爾頓,含稅之後約110-120美元,不含早餐。去年十一月我住在巴黎東站附近小旅館,一天一間是70歐元,不含早餐,早上到麵包店攤位買一杯咖啡和一個牛角麵包花了四歐元。

匯率使台灣出國觀光的人這幾年的荷包大量失血,台幣緊跟著美元走,也就近三年來我們出國的費用大約增25%左右,當歐元從1:40到1:47時,我們付出去的錢是多出18%,這只是用簡單的匯率算法,不含通貨膨漲和其它像收入不增反減的情況。匯率走貶,使很多原本是美元報價的都改為歐元報價,特別是北非和中東,在土耳其更有些地方的餐廳標價是用英磅。泰銖近年來和台幣相比也漲了約20%。

過去,我們曾經期待過,歐元能降到1:35以下,如今已接近1:47,而且上看1:50,也曾期待油價能低到50美元桶,如今是接近85美元一桶。

我們有些原本根深蒂固的想法也會讓旅行費用的估算失去準頭,很多人都會覺得到比較落後的國家旅行會比較便宜,或許對背包客或自助旅行的人是如此,但一般的旅行者可就不同。

想像中克羅埃西亞應是便宜的地方,它是前南斯拉夫分出來的國家,在巴爾幹半島上,曾經過很慘的戰亂。幾年前我去的時候,就覺得它的消費和義大利差不多,但沒有相信,大家都說,不可能那樣的國家怎可能太貴?這兩年去的人多了,便宜的夢醒了。今年八月有朋友去克羅埃西亞自助旅行,全程機票共六萬多元,旅行回來,和我的感覺一樣,它是義大利的消費水平。

今年去了智利和秘魯,原本很多人都直覺那是南美洲,政局或是經濟或治安是否有問題。或許南美洲有過很多軍政府統治的歷程,也有很多不愉快的經濟狀況出現過,可是,當我看到智利的基本建設和整體生活與旅行的感覺,真是令人難忘,和美、加、歐洲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即使秘魯,或許治安不是很好,但去過西班牙的人不會覺得它治安特別不好,今年巴西股市漲了六倍,意味著南美整個經濟正在急速起飛中,絕不是想像落後。

再看看非洲,依索比亞被視為接近赤貧的國家,有很多人生活在一天不到兩美元的日子裡,今年四月去旅行時,看到很多令人難過的畫面。住的國營旅館也算簡單,可是,整個旅費卻驚人的高,特別是前往南部看少數民族時,那樣的旅費比在肯亞住國家公園的飯店還高,卻是最簡單的生活,我只覺得無言以對。試想在這樣的國家,觀光客享盡了國家少有的生活資源,也難怪旅費這麼高。

很多人都抱怨肯亞和坦尚尼亞的旅費為何這麼高,連我的很難去解釋費用飛漲的原因,肯亞團費去年十二天的費用在十一萬左右,今年是十二萬八千元,明年預估是十四萬五千元,雖然除了前述油價的因素外,我知道的原因之一是,這兩個國家旅遊最主要是國家公園內旅館供需失調,旅館漲到難以想像。即使想要用最簡單的露營方式,到奈洛比找露營的local tour,一天120-150美元。

每次旅行時,都會想起以前物美價廉的時代,但是在當時也會嫌旅費高,也會想很多方法去節省。但,誰會想到如今機票全額與當年相比漲了超過50%,物價、油價飛漲?未來呢?有誰能預測?油價上看一百美元一桶,歐元上看1:50,還是有奇蹟出現,回到美好的過去。

Sunday, July 08, 2007

愛像非洲樣一樣寬

愛像非洲樣一樣寬

今年四月去了一趟衣索比亞,六月就在誠品看到這一本以衣索比亞為主要內容,談非洲兒童收養的感人故事,但,這本書最令人震撼的不在於它的感動,而是,已開發國家為了商業利益,讓大藥商賺盡商業利益,完全無視於第三世界愛滋病傳的嚴重性。

記得去年或是前年可能爆發禽流感時,台灣買不到足夠的疫苗,主管單位表示要強制授權在台灣製造,引發很多國際抗議,關鍵在違反專利法,也有台灣學者強調,專利法重於一切,法是一切的根本,政府不能違法,所以就算台灣禽流感死亡慘重仍不宜強制授權。當時看到這則新聞,心想,如果寫這篇文章的人,他的最親的友人或親戚,恰好得到禽流感無法醫療,政府又沒有強制授權在台製造,結論不知會如何?或許藥商給他難以估算的好處,讓他來寫這篇文章,然而學者就事論事,一切陌不關己的態度,令人心寒。我至今仍無法想像,一場可以阻止的流行性疾病,卻因專利問題而任百姓死亡的情況居然也有人支持。

藥商力量之大是一般老百姓難以想像,大到足以影響美國總選舉(該書有詳細說明),他們可以在賺大錢之餘,降低愛滋病藥的費用,來減緩非洲或南美或印度的愛滋的傳染,但因為專利法讓他們有理由不降價,使愛滋用藥只有在有錢的國家能夠使用並且治療。

還有聰明的巴西和印度政府引用聯合國的強制授權的一些法條,開始與大國和大藥廠對抗,自行生藥品解決受滋病傳染的問題,使這兩國成為第三世界防治愛滋病的典範,大藥商透過種種政治關係,要求盡止,但為了阻斷愛滋的傳染,這兩國政府不為所動,接著南非也採取行動,但遇到更強大的阻力,南非使用強制授權的抗愛滋病的藥時,藥商還聯合控告南非政府,這個舉動得到世界極大的反彈,後來才撤消。

非洲其它國家因為沒有合格的製藥水平,只能任由愛滋流行,藥商繼續出售沒有人買得起的藥品給無能力強制授權的非洲國家,那裡有數千萬人生活於赤貧,每天只吃一餐,一天收入低於兩美元。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去閱謮的理由,特別是喜歡非洲的人,特別是從事醫療相關的人和想知道非洲最貧窮黑暗一面的人,想知到愛滋病原委的人和想知道藥商黑暗面的人,而且值得去買來看,因為它值得收藏。

看完之後,讓我想起一件事,很早很早有一位藥學系的朋友我說,他不想去藥商上班,那裡會使人變得沒有人性。

Sunday, May 27, 2007

旅費狂飆的年代


最近朋友之間聊天不免環繞在出國旅行費用不斷調高的話題上,就像許許多多的治上、經濟上、社會上的話題一樣,大家都喜歡用一句話來說明這一切:最常聽到的是歐元太強以致於大家到歐洲意願低;也有人說台幣太弱;景氣不好已算是老生常談;今年多了一個一針見血的因素,機票價格太高。
然而,我總覺得單一原因無法解釋這麼複雜的因素,如果要把所有因素簡化並且提出一個最重要的關鍵,那我卻認為油價高居不下是整個旅費狂飆最重要因素。在這個主要原因之下加上歐元也持續走強到接近1歐元比46元台幣,影響所及不只歐洲連北非中東的旅費有些使用歐元報價。
這是一個一切都以石油為消費指標的時代,機票上漲其實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油價上漲,以致於一張機票現在除了票價之外還要加上:機場稅(由航空公司代收代付),兵險(911至今未取消的保險),燃油稅(依油價隨時調整),這三筆費用加起來依地區與停的點數不同而異,非我國籍航空公司飛往歐洲共約9500-10500元左右,所以當你買到一張34000元的機票時不要太高興,再加10000元左右才是真正價格,今年暑票價都超過43000而且不一定有機位。美西機票現在已很難找到40000以下的票價了。
所有交通費用都因油價上漲而增加很多,歐鐵年年漲,一般燃油價格都直上不下;非洲的肯亞汽油和柴油價格從2006年初至今年中,整整漲了一倍,旅費不漲才奇怪。
供需失調也加速旅費飆漲的原因,由於歐元強勢,歐洲人到亞非美的旅費比在歐洲旅行更便宜,所以大量的到各地旅行;美國經濟持續看好,出國旅行的人次更多,那麼就使各主要旅遊區域旅客人滿為患,漲價已成為不可擋的趨勢。此外,歐元走強、肯亞經濟持續上揚,相對帶動當地通貨澎漲也是很嚴重的問題。
大陸的旅費也很高,除了油價上漲外,有太多地方的旅行像西藏、新疆等地區的機票都高得驚人,一張拉薩或烏魯木齊來回的機票與前往歐洲差不多,只是旅館和餐食比歐洲便宜許多。
前一陣子有人說前往非歐元地區的國家旅行或是前往非歐元報價的歐洲,例如北歐或東歐地旅行可以降低歐元上升的衝擊,老實說價格差得很有限。大部份歐洲國家像匈牙利、捷克和北歐,大多數的匯率都隨著歐元在走,只是幅度較小一點,其實歐洲這幾年漲的最多的是東歐和南歐,連帶受影響的是一心一意想進去歐盟的土耳其,是這幾年漲價最多的國家。
很多人都說目前旅行費用提高這麼多,等便宜了之後再去旅行;如果你想去旅行,一時也沒有太大經濟壓力,那麼先出發吧。除非你有能力預測,未來你想去的地區或國家不會有通貨澎漲,未來油價會狂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