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鵝傳奇
很少人看到企鵝那種可愛的模樣而不去喜歡牠的。我今年去前往南美洲三次共看到五種企鵝:二月在智利的奇洛島Chiloe Island外海的一個小島看到洪寶企鵝和麥哲倫企鵝,這裡是麥哲倫企鵝最北的棲息地,洪寶企鵝最南的棲息地,在智利阿雷納岬的瑪格達蓮島看到很大群的麥哲倫企鵝;七月在秘魯的鳥島也看到少數的洪寶企鵝;這次前往南極,重遊瑪格達蓮島之外,在南極又看到了頰帶企鵝、尖突企鵝和阿德雷企鵝。
第一次看企鵝時,我們搭著小艇出海,風浪很大,船晃得很厲害,可是岩石上滿滿的企鵝真是令人感動,搭車的辛勞也忘記了;後來又到瑪格達蓮島,整個島都是企鵝,而且很多企鵝就在你身傍。
前往南極,企鵝當然是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之一,我很仔細的觀察企鵝行動,再和書對照一下,更讓我對企鵝讚佩不已。企鵝是鳥類,但不會飛,是潛水高手,潛下海中一百公尺對多數的企鵝是輕鬆愉快的,南極的企鵝生活區域,主要是在海上或浮冰,只有在交配時,大約每年十月起(每種企鵝生態又不大一樣),會回到陸地找尋一個裸露的岩石,在岩石上用小石頭築巢(如果是在次南極如南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也會用草和樹枝),交配產卵後,公母企鵝輪流孵蛋,由於南極是屬於冰天雪地的地區,要找到岩石能夠築的地方實在很少,大多是在較高的山上,未必是在靠海的地區,因此,企鵝的巢大多非常擁擠,比鄰而居。
由於每對企鵝都要把自己的巢築得特別好,在南極,唯一築巢的原料是小石塊,企鵝通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邊著一顆小石塊去築巢,所以我就看到一隻頰帶企鵝咬了一顆石頭,可能路途太遠,每走一段時間就吐出來,休息一下再咬起來繼續行。
偷石頭也是企鵝在孵蛋期間很重要的工作,由於孵蛋期間企鵝不能離開牠的巢,而另一半大多去覓食,準備好體力接手孵蛋,我就看到一隻正坐著孵蛋的企鵝必須面對前後兩隻偷石頭的企鵝,牠又不能起身趕,只能身體前後轉來轉去張嘴欲咬,忙得不可開交,但石頭一樣一顆一顆的被咬走。
企鵝經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上捕食,孵蛋期間,因為大多數時間在泥土岩石融雪中,加上排泄物,上岸看企鵝得忍受不舒服的味道,企鵝在沒有孵蛋任務時會下海去覓食同時把身體洗得乾乾淨淨,依我看到的情況是,企鵝下水之後似乎要先把身體弄乾淨,就如同很多鳥類會去小水塘洗澡一樣,然後在水中的活動就是嬉遊或覓食。在南極常可看到不是很乾淨的企鵝,牠們通常在巢附近,或是往水邊途中。剛上岸的黑白分明十分美麗。
企鵝的身體結構很有趣,翅膀退化有點像手,在陸地上是平衡功能與輔助功能,像在雪地上走多了,牠們會用滑的或用划的前行,從水上要回到冰上或岩石上,要用腳跳的再用胸部的力量爬上來,試想岩石和冰是多銳利呀!如果要從冰棚下到海邊是用雙腳垂直跳下,從冰上則是滑下或像跳水一般跳下去。
觀光客對企鵝生態的影響
如果有人大言不慚的說,一年只有多少觀光客在特定的時間(十一月到三月)前往南極,觀光客對企鵝的影響很有限,地球暖化對企鵝影響才大,這個理論大抵沒錯。但從另一個度度而言,那梩本來就沒有人類的地方,如今牠們看到人們在身邊走來走去,會沒有影響嗎?
無論在那裡看企鵝,大多會發現,如果我們站在企鵝的動線上,企鵝會在很遠的地方就停下來,可能是二十公尺,我看到的大多超過二十公尺就停下來,但是科學家發現有些在七八十公尺處就停下來了,大多數的企鵝會改道,如果是一群人擋住企鵝的道路,企鵝會不知所措停很久,這次我在庫維島Cuverville Island登島時,從山坡上有四五條企鵝從雪地走出來的步道,人們稱為企鵝高速公路,大多數企鵝會走這些道路前往海邊,工作人員也會提醒大家至少要距企鵝高速公路五米以上觀看。我注意到只要距離企鵝高速公路兩公尺之內,企鵝會在五六十公尺外就停住走其它的雪地,如果距離超十公尺企鵝不大會改道。
問題是觀光客可能無心,可能忘記,不會去想企鵝為什麼不走高速公路下海,改走其它不平的地面,我在那裡只好指揮交通,請其它同船的朋友遠離企鵝高速公路,這樣的影響相當深遠。人類在無心無意的情況下對企鵝的影響有多大實在難以估計。這絕非危言險聳聽,已有多組科學家研究多年,觀光客對企鵝生態與生活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樣至少可以讓更多人尊重企鵝的生態。
另一常見的情況是,很多人看到企鵝走路時會跌倒,看起來很有趣;這對企鵝本身可就不怎麼有趣了,試想,你自己走路跌倒再爬起來會有趣嗎?當企鵝改道時跌倒的風險增加很多,牠們可不會用拐杖去試試雪地下有沒有坑洞。最嚴重的是人類遠的路面雪地上變得很不平,如果仔細看,企鵝跌倒次數最多的是人走過的地方,因為失去平衡。在南極,人類是個闖入者,要用更小心的心態來對待這一塊脆弱的大地與野生動物。
很少人看到企鵝那種可愛的模樣而不去喜歡牠的。我今年去前往南美洲三次共看到五種企鵝:二月在智利的奇洛島Chiloe Island外海的一個小島看到洪寶企鵝和麥哲倫企鵝,這裡是麥哲倫企鵝最北的棲息地,洪寶企鵝最南的棲息地,在智利阿雷納岬的瑪格達蓮島看到很大群的麥哲倫企鵝;七月在秘魯的鳥島也看到少數的洪寶企鵝;這次前往南極,重遊瑪格達蓮島之外,在南極又看到了頰帶企鵝、尖突企鵝和阿德雷企鵝。
第一次看企鵝時,我們搭著小艇出海,風浪很大,船晃得很厲害,可是岩石上滿滿的企鵝真是令人感動,搭車的辛勞也忘記了;後來又到瑪格達蓮島,整個島都是企鵝,而且很多企鵝就在你身傍。
前往南極,企鵝當然是最重要的野生動物之一,我很仔細的觀察企鵝行動,再和書對照一下,更讓我對企鵝讚佩不已。企鵝是鳥類,但不會飛,是潛水高手,潛下海中一百公尺對多數的企鵝是輕鬆愉快的,南極的企鵝生活區域,主要是在海上或浮冰,只有在交配時,大約每年十月起(每種企鵝生態又不大一樣),會回到陸地找尋一個裸露的岩石,在岩石上用小石頭築巢(如果是在次南極如南治亞島和福克蘭群島,也會用草和樹枝),交配產卵後,公母企鵝輪流孵蛋,由於南極是屬於冰天雪地的地區,要找到岩石能夠築的地方實在很少,大多是在較高的山上,未必是在靠海的地區,因此,企鵝的巢大多非常擁擠,比鄰而居。
由於每對企鵝都要把自己的巢築得特別好,在南極,唯一築巢的原料是小石塊,企鵝通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邊著一顆小石塊去築巢,所以我就看到一隻頰帶企鵝咬了一顆石頭,可能路途太遠,每走一段時間就吐出來,休息一下再咬起來繼續行。
偷石頭也是企鵝在孵蛋期間很重要的工作,由於孵蛋期間企鵝不能離開牠的巢,而另一半大多去覓食,準備好體力接手孵蛋,我就看到一隻正坐著孵蛋的企鵝必須面對前後兩隻偷石頭的企鵝,牠又不能起身趕,只能身體前後轉來轉去張嘴欲咬,忙得不可開交,但石頭一樣一顆一顆的被咬走。
企鵝經常要走很遠的路到海上捕食,孵蛋期間,因為大多數時間在泥土岩石融雪中,加上排泄物,上岸看企鵝得忍受不舒服的味道,企鵝在沒有孵蛋任務時會下海去覓食同時把身體洗得乾乾淨淨,依我看到的情況是,企鵝下水之後似乎要先把身體弄乾淨,就如同很多鳥類會去小水塘洗澡一樣,然後在水中的活動就是嬉遊或覓食。在南極常可看到不是很乾淨的企鵝,牠們通常在巢附近,或是往水邊途中。剛上岸的黑白分明十分美麗。
企鵝的身體結構很有趣,翅膀退化有點像手,在陸地上是平衡功能與輔助功能,像在雪地上走多了,牠們會用滑的或用划的前行,從水上要回到冰上或岩石上,要用腳跳的再用胸部的力量爬上來,試想岩石和冰是多銳利呀!如果要從冰棚下到海邊是用雙腳垂直跳下,從冰上則是滑下或像跳水一般跳下去。
觀光客對企鵝生態的影響
如果有人大言不慚的說,一年只有多少觀光客在特定的時間(十一月到三月)前往南極,觀光客對企鵝的影響很有限,地球暖化對企鵝影響才大,這個理論大抵沒錯。但從另一個度度而言,那梩本來就沒有人類的地方,如今牠們看到人們在身邊走來走去,會沒有影響嗎?
無論在那裡看企鵝,大多會發現,如果我們站在企鵝的動線上,企鵝會在很遠的地方就停下來,可能是二十公尺,我看到的大多超過二十公尺就停下來,但是科學家發現有些在七八十公尺處就停下來了,大多數的企鵝會改道,如果是一群人擋住企鵝的道路,企鵝會不知所措停很久,這次我在庫維島Cuverville Island登島時,從山坡上有四五條企鵝從雪地走出來的步道,人們稱為企鵝高速公路,大多數企鵝會走這些道路前往海邊,工作人員也會提醒大家至少要距企鵝高速公路五米以上觀看。我注意到只要距離企鵝高速公路兩公尺之內,企鵝會在五六十公尺外就停住走其它的雪地,如果距離超十公尺企鵝不大會改道。
問題是觀光客可能無心,可能忘記,不會去想企鵝為什麼不走高速公路下海,改走其它不平的地面,我在那裡只好指揮交通,請其它同船的朋友遠離企鵝高速公路,這樣的影響相當深遠。人類在無心無意的情況下對企鵝的影響有多大實在難以估計。這絕非危言險聳聽,已有多組科學家研究多年,觀光客對企鵝生態與生活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這樣至少可以讓更多人尊重企鵝的生態。
另一常見的情況是,很多人看到企鵝走路時會跌倒,看起來很有趣;這對企鵝本身可就不怎麼有趣了,試想,你自己走路跌倒再爬起來會有趣嗎?當企鵝改道時跌倒的風險增加很多,牠們可不會用拐杖去試試雪地下有沒有坑洞。最嚴重的是人類遠的路面雪地上變得很不平,如果仔細看,企鵝跌倒次數最多的是人走過的地方,因為失去平衡。在南極,人類是個闖入者,要用更小心的心態來對待這一塊脆弱的大地與野生動物。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